云上焦作

扫码下载
【云上焦作】手机APP

微信

扫一扫关注
焦作广播电视台官微

官方微博

手机扫码看微博

抖音

有趣、有爱、正能量...

手机版

随时随地看新闻

互联网举报平台

特刊丨我们正青春

时间:2023-05-04 浏览量:0
河南日报 2023-05-04 07:41:20

  编者按丨五四青年节,一个洋溢着希望的节日,一个靠奋斗不负韶华的节日。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意气风发、逐梦前行,在创新高地、在改革前沿、在田间地头,在每个平凡又不凡的岗位上,积极进取、奋力奔跑。

  今天,让我们走近河南青年的优秀代表,聆听他们正青春的奋斗故事。

  “为逐梦太空保驾护航”

  讲述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成员宋磊、张永宏等

  “护送”神舟十六号、“迎接”神舟十五号,这是我们团队30位年轻人最近的主要任务。北京、酒泉、广州……大家分散在天南海北,坚守在各自“战位”,调试设备、模拟测试。

fbc9101030a44efd943615ee28b5662d.jpg

  中国电科22所载人航天搜救回收技术团队在神舟十三号返回搜救现场提供支持保障。受访者供图

  在22所,我们团队代号“921”,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代号,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伴随着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实施,“921”人创造了我国航天器着陆回收史上的多个第一:研发了第一台“车载定向仪”、第一台“船载定向仪”、第一台“机载定向仪”,保障了神舟系列历次发射和返回任务以及嫦娥、实践等系列航天器的着陆回收任务,为逐梦太空保驾护航。

  保驾护航的底气,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定向仪。它外观上看像是一个小小的礼帽,装备在运输机、直升机、搜索车辆、救助船舶等多样化搜索平台上,能够接收航天器发出的“呼叫”信号,继而判断航天器的准确位置,了解舱内航天员状态,形象地说,就是给航天器精准定位的“慧眼”。

  你见过隆冬凌晨的草原吗?我们见过。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2公斤珍贵月壤成功返回地球,这是我国首次实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五号回家采用的是半弹道跳跃式,就像“打水漂”;又加上是在冬天的凌晨,精准跟踪难度很大,对无线电定向设备要求更高。我们在草原连续奋战了30多天,检修巡视设备,调试优化算法,开展综合演练和模拟搜救演练……当看到我们的设备引导直升机空中搜索分队和地面分队在雪地里找到返回器的那一刻,心里暖和和的。

  科技攻坚分秒必争。2020年年底,所里接到了要保障神舟十二号的任务,而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不到半年。研发中出现了一个难题:装备的20多个模块独立测试都运转良好,但拼在一起却始终达不到要求。那段时间,睡觉是“奢侈品”,吃饭时泡面加矿泉水成标配。最终,我们从上百条参数中“揪出”了有问题的一条。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与回收任务的频率越来越高,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有时还得交叉进行,面临的也多是“卡脖子”难题。从严寒到酷暑、从荒漠到大洋,我们长年坚守在各自“战位”,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团队里七成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的才成家、有的刚有了孩子,我们觉得最亏欠的就是家人。

  让我们愿意这样努力下去的,是“责任感”,这可不是唱高调。2008年7月,神舟七号发射之前,我们承担了在海上应急溅落区部署返回舱搜索救援力量的任务。大中午骄阳似火,大家在驾驶舱临时休息,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喊,走出去一看,原来是22所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第一任总工程师戴鹿村顺着架子爬上了20多米的桅杆顶端。原来,他担心下午有雷雨,爬上去检查天线状态。老人家当时已经60多岁,这不就是“责任感”嘛。老一辈科研工作者是我们的榜样。

  能够成为“921”的一员,见证并参与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太幸运了。20年前,我们仿制国外同类设备;现在,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已经演化到第三代,核心指标全面领先,形成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搜救网络。这条从模仿、跟踪到突破、超越的创新发展之路越走越通畅。

  如果你仔细观察我们出任务的现场照片,定会看到国旗在我们身后飘扬。我们肩负的是国家任务、保障的是“国之大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将一直鼓舞着我们向前进。(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周晓荷 通讯员黄琳整理)

  “搞农业科研要多去农业生产一线”

  讲述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科室副主任 王璟

  我是陕西人,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读硕博期间,一直跟着导师做牛的遗传育种。2014年9月,我博士毕业来到河南省农科院工作,阴差阳错被分到了养猪研究室。当时我想,虽然研究的物种变了,但实验室环节的操作流程差别不大,生产应用部分的知识和经验慢慢积累补足就好。没想到,第一次去猪场采样就闹了笑话。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15年5月1日,我早早做好了实验设计,兴奋地跟着团队去生产一线采样。到猪场挑好猪,放到操作台上一刀下去,才发现连猪的公母都没分清。

  8年过去了,领导和同事偶尔还会拿这件事打趣我。那头被“冤杀”的小猪也一直提醒着我,还有太多要学习的东西。搞农业科研就要多去农业生产一线,那里有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每次去外地出差,我都要求先去猪场看看,只有实地看了猪的生长情况,做好数据记录和样本采集,心才算踏实。

  这些年,我一直在做淮南猪的选育工作。淮南猪是河南省地方优良品种,与国外猪种相比,具有肉色鲜红、肌内脂肪含量高、肌纤维直径小等优点。但由于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等经济效益指标限制,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模式中很难找到淮南猪的位置。

  如何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让淮南猪在我国优质猪肉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和团队一直在思考和解答这道题。我们与位于新县的河南兴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围绕淮南猪优良肉质性状解析及新品种选育开展研究。

  首先是要摸清种群的亲缘关系。以前的黑猪都是农户散养,亲缘关系不明确,我们通过微卫星标记等方式,准确得到猪群的遗传结构图谱,为指导淮南猪育种奠定了科学基础。随后,随着省级淮南猪保种场获批,我们以规模化散养新模式生产的优质淮南猪为基础,创建了“嘿猪”品牌,打开了淮南猪高端生态肉品市场。

  生物育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中国人要想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生物育种行业就必须实现自立自强、自主可控。生猪育种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前期准备充足的情况下,育成一个新品种至少需要8年时间。未来,我们将向着育种更深处前行,做好淮南猪新品种的培育,力争让淮南猪肉食品香飘万里。(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师喆整理)

ce2d14cd0bad4dffaff41a9247ca28a1.jpg

  “五四”青年节前夕,郑州地铁轨道青年检修工人在地铁轨道内进行轨道设备检修、钢轨打磨和探伤工作,他们守护在寂静的隧道中,与580摄氏度的火花“共舞”,守护地铁运营安全。 聂冬晗 刘彦峰 摄

  “回村是正确的选择”

  讲述者鹤壁市山城区石林镇三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张桂芳

  “95后的你,为啥会选择放弃城市的工作回来当村支书?”这是我回村以来,被问及最多的问题。

  1997年出生的我,为啥要当村支书?我也曾多次问过自己。随着在村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的答案也越发清晰:因为责任,一份青年人回馈家乡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我的家乡三家村位于石林镇西北部,常住人口只有4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多数。产业基础差、村集体债务多、村庄事务难处理……当选后,一系列“疑难杂症”一股脑地摆在我面前,对于村子该如何发展,我丝毫没有头绪,前俩月几乎天天哭。

  哭,明显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慢慢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开始逐一解决村里的历史遗留问题,并为三家村的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听说辉县市张村乡小屯村靠绘制涂鸦墙出了名,我也萌生了把三家村打造成“彩虹村”、以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发展的念头。在征得村民们的同意后,我们说干就干。

  2021年5月,在邻村画师的助力下,三家村从“灰头土脸”变得“五彩斑斓”,成了“彩虹村”。当年7月被媒体报道后,我们村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也吸引一些项目,其中包括村里目前的重点产业——蜜本南瓜种植。

  去年,我们正式引进了蜜本南瓜种植,共流转了村内400多亩土地,大部分是撂荒的土地,这是三家村第一次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种植,还为村民提供了30多个就业岗位。仅去年,村里就给村民发放土地流转费18万元。

  尝到网络“甜头”的我,于今年3月份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自己回乡当村支书的经历。视频一经发布,短短两天内点赞量便高达百万次,不少网友私信我,帮助我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目前,我们与一位乡贤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在村内流转100亩土地用于种植小米。

  看着村里的变化,我觉得回村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未来,我希望带领三家村走上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生活美起来!(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晨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蒋晓芳整理)

  “为乡亲们打开通向新世界的大门”

  讲述者2023年“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商城县原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淑娟

  这个“五一”节,我过得格外开心,很荣幸获得了2023年“河南青年五四奖章”,这个荣誉是给我这个回乡创业的“90后”最好的褒奖。

  我从学校毕业后就职于阿里巴巴从事电商工作,2016年,抱着为家乡做点事情的想法,我和几位小伙伴回到商城县创业。这里地处大别山腹地,生态优良,物产丰富,农副产品品质好,我们相信能做出点成绩。

  当时,乡亲们对电商还不太熟悉,我们的到来为乡亲们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仅仅一年多时间,我们就通过电商将几十种优质农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提升了商城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价值,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公司发展壮大的时候,正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打造“互联网+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当地建设扶贫车间、培育电商人才,建立标准化生产线、举办农产品展销会,让商城县电商遍地开花。

  有个例子能看出电商的作用。商城县的糍粑、老鸭汤非常有名,但过去都是各家农户自己生产,没有检测认证,我们筹建了标准化生产线,办理了食品生产许可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从而让商城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外销难题。

  还有一件特别自豪的事,就是为家乡培育了“稻鸭米”。3年前我和团队结合本地生态优势,谋划了“稻鸭共作”产业项目,建立标准化稻鸭共作示范基地,引进优质稻米品种,打造高端米品牌。目前已发展“稻鸭米”1.2万亩,全部实现订单式种植,全程可溯,每公斤“稻鸭米”可以卖到20元以上,“稻鸭共作”成为商城县脱贫致富惠民产业。

  电商不仅仅是在网上卖货,还有很强的综合带动作用。我们去年在当地发起建设了一个电商产业园,涵盖了电商上下游产业链,目前已入驻16家企业,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年轻人的参与,我很自豪选择了回乡创业,能够把个人的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让自己的青春别样红。(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整理)

  “志愿者一直是我不变的身份”

  讲述者周口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 王欢

  2008年起,我就扎根在志愿服务工作一线。

  2016年,在到西华县叶埠口乡枣岗村开展爱心帮扶时,我有幸和这里的村民结缘。2018年,我被村民们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进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决心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村民们的信任、配得上自己身上的红马甲。

  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我带领村民通过“农户+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成立了“西华县青创蛋鸡养殖合作社”,帮助36名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同时,还吸引了216户村民加入,一起致富奔小康。

  这些年,不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志愿者一直是我不变的身份。我带领志愿者组织开展了“周伴童行——幸福童年关怀计划一对一物质资助加情感关怀”志愿助学活动,使100多名困境儿童和家庭得到资助;带领志愿者开展“让梦起航——特殊群体创业就业志愿服务项目”,为残障群体提供就业培训,3年帮助近300名残障人士成功就业。

  只要有时间,我就会走进学校、医院、乡镇(街道),义务为共青团干部、社区干部、医务工作者等讲解志愿服务理念、解读志愿服务条例、进行志愿服务培训,帮助他们设计志愿服务项目,使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工作中。

  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有幸获得了第24届河南青年五四奖章、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2021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22年河南省最美志愿者等荣誉,我所带领的团队还获得了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称号。

  帮助他人,快乐自己。我和团队的志愿者们将一往无前,践行志愿精神、贡献青春力量,用更多有意义的志愿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金京艺整理)

截屏2023-05-04 上午7.31.48.png

责任编辑:胡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