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红色故事)
这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地区之一,
这里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36万人英勇牺牲,
这里是中国敌后抗战的模范区,也是解放战争伟大转折发生之地。
山山埋忠骨,岭岭铸忠魂。
“28年红旗不倒”的大别山,
是红色的山,革命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
听党话、跟党走,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深深刻在了大别山革命儿女的骨髓里。大别山不仅是一个革命英雄辈出的地方,也是一个英雄的人民辈出的地方。最后一碗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前线指挥作战的刘伯承和邓小平收到了毛泽东的紧急信件,信中说:“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希望刘伯承、邓小平率领部队尽快向大别山跃进,以协助陕北打开局面。”
△刘伯承和邓小平。
狭路相逢勇者胜。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全部渡过淮河。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千里跃进大别山!
△这是刘邓大军在大别山作战时留下的60炮筒、机枪及机架。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不仅仅是解放军战士的革命理想,更是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
坚守信念,胸怀全局,
团结一心,勇当前锋。
这是对“大别山精神”的最好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