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财立方
上市公司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是区域经济的“晴雨表”。当前持续扩容的资本市场“河南板块”,正以强劲的动能驱动中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过去的2024年,河南上市公司有何新气象?经营情况及市场表现如何?融资、分红、科技创新、ESG评级、监管、舆情管理等方面,又呈现哪些特点?
7月4日,《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2025)》(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据了解,2025年是大河财立方第6次发布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今年有哪些亮点?记者带你先睹为快。
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三大亮点
2024年,注定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强监管、防风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引领下,一场力度空前的深化改革浪潮席卷资本市场。
这一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继2004年、2014年国务院出台两个“国九条”之后的又一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以新“国九条”为统领,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速成型,资本市场开启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
“科技十六条”“惠港五条措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一系列靶向精准、直击要害的政策组合拳接连落地,重塑着市场生态,提振着投资者信心,“耐心资本”纷至沓来,并购重组日趋活跃,为市场注入了澎湃的源头活水。
在这场关乎资本市场未来的深刻变革中,作为经济大省的河南,以其厚重的产业底蕴与蓬勃的创新活力,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大局,乘改革东风,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财经媒体,以“链接世界、赋能中原”为初心使命的大河财立方,在总结《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2024)》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过去一年河南资本市场的最新变化,重磅推出《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2025)》。
《白皮书》编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是大河财立方第6次发布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自2020年首次发布以来,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内容不断丰富,维度持续优化,指标更加细分。《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2025)》历时两个月筹备,全文超6万字,从15个维度入手,全景描绘河南资本市场2024年发展状况,展示河南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风采风貌。
据介绍,《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2025)》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河南日报社指导,河南上市公司协会、大河财立方联合出品,财立方智库为《白皮书》提供智媒呈现,大河财立方投教基地特别支持。
记者注意到,《白皮书》对河南上市公司进行全方位关注,从板块、地区和行业分布,到经营业绩、市场表现,再到融资、增减持情况、分红、研发投入和ESG等展开研究,立体化呈现河南上市公司整体情况。
除了相对宏观的观察,《白皮书》还从微观入手,对具体维度进行指标细化分析。例如,在河南A股上市公司ESG发展情况这一章节中,《白皮书》从ESG相关报告披露率、ESG评级、行业、地区四个方面细化指标,对河南A股上市公司ESG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此外,还特别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层面出发,梳理河南上市公司ESG发展优秀案例进行展示。
通过宏观层面的整体观察与微观层面的深度剖析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地描绘出河南上市公司的新形象与新风貌,有助于外界人士及投资者全面、准确地认识和了解河南上市公司。
新媒体时代,上市公司面临的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管理舆情的难度也与日俱增。上市公司如何对舆情进行有效管控,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资本市场严监管态势持续。同时,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舆情管理方面也提出新要求。
2024年11月,《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开始实施。其中提出:“董事会秘书应当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相关工作,与投资者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积极收集、分析市场各方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和对上市公司经营的预期,持续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和精准度。董事会秘书应当加强舆情监测分析,密切关注各类媒体报道和市场传闻……”
在监管强化上市公司舆情管理的背景下,此次《白皮书》将河南A股上市公司舆情管理情况作为一个细分维度首次写入《白皮书》,成为今年《白皮书》的一大亮点。
河南资本市场三大亮点
连续6年发布的河南上市公司白皮书再度迭代升级,在内容上也不乏亮点。
《白皮书》显示,2024年,河南A股上市公司新增2家,总数达到111家,位居全国第12位、中部六省第4位。
在经营业绩方面,2024年,111家河南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0559.35亿元,相比2023年的9961.06亿元增长6%;实现净利润合计720.80亿元,相比2023年的587.84亿元增长31.41%。
河南A股上市公司2024年整体呈现哪些特点?
《白皮书》显示,在板块分布上,河南A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占比较低,北交所成为重点板块,过去几年,有13家河南上市公司通过北交所登陆资本市场;在区域分布上,郑州、洛阳、许昌、南阳、焦作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较高;在行业分布上,大市值公司仍集中在传统行业;从企业性质来看,河南111家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上市公司为71家,占河南A股上市公司的63.96%,充分显示了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上市公司是衡量区域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引擎”。上市后备企业作为上市企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
上市后备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上市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代表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未来和潜力。扩大上市后备力量,全方位做好服务对接,加快企业辅导验收进度,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能极大增强区域吸引力。
整体来看,2024年以来,在证监会严把上市入口关的背景下,上市门槛提高,A股终止(撤回)IPO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首发上市数量、首发募资金额有所下降,发行节奏放缓。
在此背景下,河南企业上市热情不减,拥有多层次、高质量的上市后备“军团”。
《白皮书》显示,截至2025年5月21日,河南A股IPO在审企业共3家,分别为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盛龙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岷山环能高科股份公司。同时,根据中国证监会网站公开披露信息整理,截至2025年5月23日,河南上市辅导备案企业共36家。
《白皮书》显示,河南111家A股上市公司中,54家已制定并发布舆情管理制度。
河南上市公司对于舆情管理的重视,除了体现在数量上之外,在质量和级别上也已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市公司将舆情管理升级为董事长、总经理直管的“一把手”工程,并为此成立专班或者领导小组。
得益于对舆情管理工作高度重视,河南A股上市公司舆论生态环境良好。《白皮书》披露,立方舆情通数据显示,2024年,河南A股上市公司信息总量为1050.41万条。其中,敏感信息216.55万条,占比20.62%;非敏感信息784.33万条,占比74.67%;中性信息49.52万条,占比4.71%。